允英醫(yī)療與上海中山醫(yī)院合作,招募了107名經組織病理檢查明確為類上皮細胞、多核巨細胞和淋巴細胞組成的肉芽腫病例,采用基于NGS(next generational sequencing)技術方案的允英宏基因組英微探?產品,對手術或活檢獲取的組織樣本進行測序,并與傳統(tǒng)經典臨床診斷流程如涂片抗酸染色、BACTEC MGIT 960快速培養(yǎng)等方法進行了全面對比(圖1)。
不考慮測序數據對MTB參考基因組(H37Rv)映射覆蓋度的情況下,英微探?共在51名患者中檢測到MTB基因組,其中僅38人為結核?。欢谖礄z測到MTB基因組的40名患者中,6名被臨床診斷為結核病(圖2A),檢測特異性、敏感性和一致性分別為86.4%、72.3%和79.1%(kappa=0.58,95% CI 0.42–0.75,P<0.001)。進一步,基于一系列優(yōu)化算法,研究發(fā)現(xiàn)以覆蓋度15%為閾值進行測序數據過濾,能夠獲得最優(yōu)的診斷準確性(圖2B),其對結核病與結節(jié)病患者鑒別診斷的特異性、敏感性和一致性分別達到84.6%、90.0%和87.9%(kappa=0.75,95% CI 0.51 –0.98,P<0.001)。
兩個典型的病例證實了這一診斷策略的應用潛力。病例1在NGS測序數據按覆蓋度>15%過濾后為結核病陽性:該病例經組織病理診斷(圖3A)懷疑結核傾向,并由涂片抗酸染色陽性證實為結核?。▓D3B),經抗癆治療后順利痊愈;病例2在NGS測序數據按覆蓋度>15%過濾后為結核病陰性:該病例經胸部CT掃描顯示雙側肺葉散在粟粒狀結節(jié),組織病理結果提示肉芽腫病變(圖3C),痰涂片與培養(yǎng)結果陰性,但經皮膚活檢發(fā)現(xiàn)結核桿菌。患者最終考慮為結節(jié)病傾向并接受了激素治療,一年后癥狀顯著改善(圖3D)。